飲食文化課程 495878022 黃瑞華
資料來源:美式宴會及餐桌禮儀/吳麗玲
www.saec.edu.tw/chinese/nyjournal/021/15.txt
*****美式宴會及餐桌禮儀*****
中國人是最講究吃的民族。不論是大宴小酌,總是極盡巧思,安排菜色,以滿足賓主間的口腹之慾。因此,宴客之道注重的是美味佳餚的感官享受,菜色愈是精緻可口,愈撐足了作東者的面子。但論及餐桌禮儀及宴會的形成,可就不及西方人的細膩繁複。西方人善於利用各種時機、場合,邀集生張熟魏相聚一室共宴,以為聯絡情誼,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因此,其宴客之道講究宴會的形式,重視用餐氣氛及餐具擺飾等,自然地對用餐儀節,也就格外地看重了!在美求學、平日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機會外出用餐或者參加由美國友人或校方所邀請的各種宴會,面對東西方餐宴文化上的迥異,如果習而不察,很可能舉止不當而貽笑大方。為了不辱禮儀之邦的美名,並獲得他人相對的尊重,最好能對美式餐宴飲食文化有點概念。在此特將所見、所聞及參閱用餐禮儀專書所整理之心得,介紹於後,希望一方面有助於了解美式餐宴的特色,另方面能提供赴宴用餐的參考,使同學於赴宴時能輕鬆自在而又不失大方端莊!
一、宴會的形式
1、餐宴
美國人生性活潑、喜好社交,常利用各種機會來達到共聚一堂的目的。但為樽節支出,符合經濟效益,也就發展出形式各異的大小宴會,以應付不同場合的需要。其中最常見的要屬聚餐形式的宴會了。這類餐宴有晚宴(dinner),午宴(luncheon)及早午宴(brunch)。一般而言,以晚宴較為正式。晚宴尚可分為正式、半正式與非正式三種。正式程度的差異對赴宴者之舉止及衣著上之要求程度亦有所差別。通常正式晚宴亦因參加人員特殊,事件重大而假豪華飯店舉辦;參宴者必須盛裝赴宴,而餐具之安排及取用都較為繁複。除了官方場合、商業晚宴外,一般家庭式晚宴或校方安排的晚宴,則以半正式或非正式為多。而午宴對餐宴禮儀及赴宴者衣著的要求較為稀鬆。因此,便服赴宴即可。至於早午宴,因時屆中午,可想而知是非正式的餐宴,目的在希望餐宴結束後,受邀人仍有時間外出購物,辦理家務等。
另一類型的餐會,只能算是聚會,實在無法稱得上是宴會。而這類型的餐會真要叫老中給開足眼界,同時不得不讚嘆美國人之坦誠與率真。這類宴會即是受邀者必須自帶食物或飲料赴會。可分為三種,一是自帶飲料,尤其是酒,通常邀請卡上會註明BYOB(Bring your ownbottle.),因酒非用為贈禮,所以剩餘酒或飲料,受邀者仍可攜回。另一是自帶食物,大家共用。通常邀請卡最上方會註明BYOF(Bringyour own food)或Pot-Luck或Chip-in Dinner。自帶飲料或食物的聚會在年輕的學生中頗為流行。
除了上述室內餐會外,假室外舉行之野宴(Picnic)及烤肉(Barbecue)。這類宴會與季節密切相關,一到春夏之季,美國人喜愛各式戶外活動,就連宴客也都偏好在戶外舉行。
這類宴會最為輕鬆,沒有繁文縟節的拘束,也沒有服飾妥當否的煩慮。輕鬆自在的心情是參加宴會的最主要要求,切忌太過正式或華麗的衣服,以免在宴會場合中顯得突兀。
2、歡迎會、雞尾酒會
歡迎會(Reception):這類型之歡迎會常見於大型學術討論會或重要演講後,主辦單位為向參會者或演講人表示歡迎之意。
近來,歡迎會也漸次普及於家庭宴會中,主要是因為很多家庭自助式晚宴於宴前不另準備雞尾酒或茶點,寧以簡易飲料或酒直接招待賓客,但希望藉由晚宴前之小聚,熱絡賓客間之情誼。常見於歡迎會上的食物有乳酪夾餅乾或肉球(Meatballs)或是蔬菜條沾醬吃(稱為dip)。一般皆以手指直接取用,不另備刀叉。
傳統的美式晚宴前會有一雞尾酒會,以為促進賓客間之熟絡,但也有雞尾酒會單獨舉行的。當雞尾酒會不與晚宴合而為一時,在邀請卡上會註明雞尾酒會的起訖時間,例如「Cocktails from 5:00to 7:00」,但若與自助式晚宴(Buffet)合辦則載明「Cocktails at 5:00」讀卡人可以很清楚地明白雞尾酒會之外是否另有食物招待晚餐。至於其招待餐點與歡迎會類似。若晚宴僅邀請男士,而女士不在受邀之列,儘管是女主人,也不出席該晚宴者,特名之為Stag dinner或Bachelor dinner。通常這類宴會多假男士俱樂部或餐廳舉行,也偶有於家中舉行。其舉辦時機多為慶祝某特殊事件而辦,例如為歡迎或為某人餞行,或慶祝某人告別單身生活,於婚前邀男性朋友所舉辦之宴會。由於目的主在於慶祝,因此型式上是非正式類。參加此類宴會應牢記勿攜女伴參加,以免造成雙方之困窘。
除了專限男士參加的宴會,傳統的茶會(Tea party)則專限女士參加。多半是三五好友於午後相聚,閒話家常,通常只有閨中密友才會無所不談。近來此類茶會已漸由類似雞尾酒會或歡迎會的形式所取代,不論男士或女士都可同時受邀,只是不若歡迎會來得正式,而且僅招待茶點,舉辦時機常因友人來訪,招待新鄰居或新居遷入或目的在與好友話家常,因此氣氛輕鬆,穿著也以便服為主。但若該茶會專為某人而辦或為慶祝相當特別事件時,則屬正式茶會,衣著必須穿著正式套裝。
如前所述,一般家庭宴會多為非正式型式,但有時也有例外情境發生,了解宴會性質是判定該宴會正式與否的依據。若無法確定,最好詢問主人意見,以免出席時穿著不合時宜。
此外還有一種有趣的宴會,雖不是很頻繁,但也許有機會一睹其趣,因此順在此一提。那就是Surprise Party。美其名即在令宴會的主客有驚喜之舉,主人通常會要求賓客早到,讓主客未覺有異,或不察有任何宴會跡象。待主客入門後,所有賓客現身並齊聲喊Surprise,以博得主客受寵若驚的喜悅。參加這類宴會正式程度由主人決定,但牢記一點,即參加此類宴會最忌諱遲到,而且應比主客還早到。
二、餐宴禮儀
雖然宴會正式程度有異,但聚餐的儀節則不論正式與否大致雷同。唯一可能的差別是服飾要求不同,及餐具多寡有別,愈正式者餐具排用愈繁複。餐具之使用順序及注意事項並不因正式與否而有差異,因此熟悉一些基本用餐原則及餐桌禮儀,再加上穿著得宜,則將為你贏得讚賞,並於各式宴會場合中成為受歡迎的客人。
1、赴宴前的準備
?回覆
通常收到邀請的方式有二種,一為邀請卡形式,一為電話邀請。接到邀請以後,不論受邀方式為何,最好能予以回覆。若邀請卡上註明R.S.V.P.(Repondezsil vous plait的縮寫)意指請回覆(pleasereply)。不論參加與否都應通知邀請人,以利主人掌握宴客人數。若為Regrets only表示若不參加時告知邀請人即可,參加則無須回覆。
?宴會衣著
宴會衣著以整齊大方為原則,一般家庭晚宴,如為正式,男士應穿著西裝套裝(suits),女士應穿著禮服(dress)。但若為非正式晚宴,則以寬鬆舒適服裝(slack )為宜。晚宴不宜穿著牛仔褲、球鞋。但戶外烤肉、野宴,牛仔裝、球鞋反較西裝來得合宜。有時主人為了讓客人易於掌握穿著,往往會在邀請卡上註明服裝要求。若指明為:「Black tie」或「formal」則表示應著一般正式宴會服裝。男士只須是黑色或深色西裝套裝;女士則著晚宴服或套裝。半正式宴會則可能註明「no jeans or T-shirts」或「casual」,只要不是運動、工作服,大方便服是很好的選擇。當然,對於衣著選擇不是很清楚的話,最好向主人請教一下,他們會很樂意告訴你,以免到時當場出糗。
?攜帶禮物與否
一般受邀參加宴會,並不需要特別攜帶禮物。但是如果受邀到家裡作客,則最好帶一點小禮物,如鮮花、酒或一盒糖,送給女主人,表示感謝。
至於聖誕晚宴,是一定要準備禮物的。在美國聖誕節時交換禮物是一種很平常的習俗,就像中國人過年拿紅包一樣。如果你拿人家禮物而未準備與主人交換之禮物,將會很失禮。
?準時赴宴
不要到的太早或太晚,最好能在宴會開始前後十五分鐘內到達。如到得太早,女主人可能尚未準備齊全,可能會造成女主人之不便。若因不熟悉地理位置,或有其他事故可能會晚到,應於事前通知主人,以免他人久候。到達後,應將鞋上髒穢於入門墊前弄乾淨。入門後應將外套依主人意見放置,切勿任意掛置於起居間之椅背上。
2、餐桌禮儀
美國餐桌禮儀從入座,拿取餐巾、開動、取用餐具、離席,皆有自成一套的規矩,而其中座次與餐具安排,主人會於餐前準備妥當,無需費心。但應熟悉餐具使用順序及位置功能,以免拿錯。
?座位安排
當女主人宣佈晚宴就緒後,男主人引領著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則走在最後面。有些細心的主人尚會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表示座次,若沒有此項安排,則其原則如下:
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為原則。男主客優先入坐,其位置在女主人右邊,而女主客則在男主人右邊。其他夫婦則以對角方式而坐。男女夫婦分坐顯示出美式宴會之開放與活潑,期望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增進彼此間之熟稔,並使用餐話題多樣化,氣氛和樂。
入坐原則係客先入坐,長者較年輕者先入坐,已婚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較熟識客人或家人先入坐。
?餐具安排
餐具之取用係由外而內。但有一例外,即當沙拉與主菜同時上桌時,
沙拉所需使用之刀叉乃放在最靠餐盤的位置,即主菜刀叉的內側。沙拉
盤則在主菜所用之刀叉之左方。(主菜叉子位置在餐盤左方、餐盤右方
為主菜刀子)。如沒有沙拉盤擺於桌面,則沙拉用之刀叉會隨沙拉上桌
一併送上。另一例外,即吃蠔(oyster)所用之叉子在餐盤右方餐具的最
外側,湯匙的位置在所有刀子的右方,最外者為喝湯用,介於刀及湯匙
間之小匙,則為吃甜點(dessert)之用。而甜點叉則在餐盤最左方。但平
常為避免混淆,則會將吃甜點所需之餐具置於餐盤上方,以示區別。
?用餐時的禮儀
?餐巾的使用
坐定後必須注意女主人的暗示。當女主人打開餐巾,放在膝上表示開動,女主人將餐巾取下放在桌上則表示餐宴完畢。。即使已填滿肚子,也應繼續進餐,到餐會結束。餐巾正確的位置應放在膝上,而非夾在衣領或衣帶間。用完餐巾應稀鬆放在餐盤之左方,如餐盤已移走,則放在正中央,切勿將之揉成一團。餐巾的用途乃揩嘴之手,尤其是喝飲料前最好能揩一下嘴,以免杯子盡是油漬。餐巾不可用來當桌布,擦去桌巾的污漬。如不小心弄髒了桌巾,應向主人道歉。
?餐具的使用
餐具取用由外而內,切用時或以法式之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邊切邊用。或為英美式,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改以右手拿叉取用。美國較偏好後者,但法式亦為美國人所接受。談話間有肢體表情或傳菜時,應將刀叉放下,不可持刀叉於空中揮動。刀叉用完後應橫放於在餐盤中央,而非盤邊,或餐桌上,放置方式刀口朝己,叉口朝左,以便取走之安全性。餐盤用完後,不應往外推,留在原處即可。
喝湯時則由碗盤外緣舀至內側,喝完後湯匙不可留在碗中,應放在碟子上。若以深盤喝湯時,則應將湯匙置於深盤中,湯匙柄朝右。遇喝茶及喝咖啡時,用完調匙,應放在碟子上,直接拿起咖啡杯就口,非以調匙舀用。喝酒則拿高腳杯之杯腳,而非杯身。因為如喝的是白酒或香檳,可長保其冷卻,若喝紅酒或其他酒則可欣賞酒色。
?菜餚及調味料之傳取
一般而言,若進餐時沒有服務生,菜餚則以傳取方式進行,傳取順序係由女主客優先,男主客最後傳取時可以逆時針方式進行。依西方禮儀,傳菜時男士不可幫女士拿菜,只能從旁代為幫忙拿住菜盤,而由女士取她想要。取菜時,應直接拿取最靠近自己者,不要在盤中翻攪。當某道菜或調味品無法取到時,可要求最靠近該道菜的男賓客傳給你。
當調味品如鹽、胡椒等在餐桌上看不到時,可以請問女主人,遞取一些給你。
?有關食物的吃法
麵包應用手撕成小塊後放入口中。當餐盤中有剩餚而想將之吃乾淨,可將麵包撕成小塊,放在餐盤中,利用叉子以麵包將盤中菜渣沾乾淨後,叉起放入口中。不應將所有菜餚或醬汁(gravy)等攪拌一起。而應舀取些醬汁放在自己盤邊,然後將食物沾醬汁吃。一般含汁較多的水果,應以叉子取用。而堅硬或不易叉起者,則可切成小塊後,用手指拿入口中(平常少用手指送食)。有骨頭者應取出後放在餐盤邊而非桌巾上。
?其他
用餐時不應將手肘鎮在桌子上妨礙他人進餐,而且也不美觀,更不可晃動椅子發出怪聲。當口中有食物時,不可喝水、喝湯或講話,若不小心犯此錯,應補說Excuse me,待食物吞下後,再繼續話題。進餐中應盡量參與話題,不要保持沉默或只與鄰座講話,忽略其他賓客。對某些食物過敏或不喜歡,可以只取一點或根本不拿,並婉轉向女主人解釋。進餐期間如果咳嗽應以餐巾摀住,並致歉。但若太嚴重,則不妨先離座,待緩和後,再返回座位。在餐桌上亦不可以牙籤剔牙,最好能等到宴畢後到洗手間用牙籤取出。女士亦不可在餐桌上補?。有事須先行離席,應向在場者致意。
3、餐宴結束後
當餐宴結束後,主人也許會安排一些活動,如果沒有,則應視適當時機起身告別,不致延誤主人休息時間。告別時應向主人致謝,感謝其邀,並告之由於他們的細心安排,你有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如為慎重,則可再以電話或謝卡致謝。
結語
這些用餐儀節看似繁複,但事實上與美國人之生活習慣、風俗文化息息相關。美國人對餐桌禮儀及用餐氣氛之看重遠超過菜式之可口與否。應邀赴宴時,矯枉過正或不及都可能會造成自己用餐上的壓力或讓人覺得輕忽。把握每一次邀宴的機會,除了可多熟悉美國人的用餐規矩外,同時也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這個平日不羈,但又重視用餐儀節,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民族!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