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上海料理

飲食文化----上海料理
營養四 493420118 周玲卉

  

    在衣食住行這人類生活的四要素中,吃是第一位的。上海人見面的問候,不是 "你好""早安",而是"飯吃過了沒有?"雖然並沒有要請人吃飯的意思, 卻可見吃飯之重要。上海人祭天祭祖,請神供佛,都用三牲福禮,可見最主要的 表敬意也是請吃。神靈們為老百姓辦事,也是要請吃的,不正之風何止在人間?

  

    在經濟生活落後的年代和地區,大多數人食僅為果腹,衣僅為蔽體,並不是一種享受。但是如同其他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一樣,中國的食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商周的青銅器除了作為生產工具和戰爭武器之外,最有價值的部分 是飲食和祭祀的器皿。二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 見那時吃東西已經很講究了。中國的食文化,經過歷代的創造、豐富和發展,漸 漸形成了川、粵、魯、湘、蘇、浙、徽、閩八大菜系。上海菜在歷史上還排不上位置。但是近百年來上海的經濟發展走在全國的前頭,上海又是中國文化的半壁 江山,所以上海的飲食文化也隨之發展起來,成為中國的美食總匯。

  

    不中國的八大菜系,都有許多傳統的名菜,其中有勞動人民的創造: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夫妻肺片。也有達官貴人、富商大賈、文化名流和他們的廚師所創:如李白的"太白雞"、 蘇東坡的"東坡肉"、四川總督丁寶楨的"宮保雞丁" 等。魯菜的發展與孔府有關,徽菜的發展與徽商有關。近代的上海,由於工商業者集中,文化人士集中,加以內外交流、廣納博採,上海的食文化就同上海的經濟一樣,成為國內外美食文化的交匯點。全國各幫各派都在上海設店,要吃遍全 國名菜,不需周遊各省,只需到上海就行。上海人是最有口福的人,不但上海的飯館和上海的家庭餐桌吸收、融會了各地美食文化之精華,上海人還可以從眾多 的特色餐館中品嘗到全國各地的名菜。如四川飯店的辣味鍋巴,老半齋的揚州獅 子頭,知味觀的西湖醋魚,岳陽樓的湖南三杯雞,閩江酒家的福建佛跳牆,新城飯店的四川三合泥,揚州飯店的鎮江餚肉;還有新雅的粵菜,燕京樓的京菜,狀 元樓的甬菜等。近幾年更有大量的粵菜館、川菜館開遍全市各地。從單項來說, 每個菜系的品種都十分繁多,但各省只以自己的菜系為主,而集全國菜系之大成者,莫過於上海。因此若以團體總分而言,該是上海菜的味道最佳,上海菜的品 種最多,上海人的口福最好。

  

    現在的上海菜有兩種涵義。 狹義的上海菜叫本幫菜,廣義的上海菜是以本幫菜為主吸收各派之長形成的綜合性、廣泛性的菜系。本幫菜的代表店是東大門 的德興館和城隍廟的老飯店,都有百多年的歷史。市民的家常菜也屬本幫菜範 圍。本幫菜的特點是色濃、味厚、鹵汁滲透到菜餚的內部,特別入味。

  

    作為國際性的大都市,上海人的特點是善於取人之長,廣納博採,兼容並蓄,為我所用。這種"拿來主義"不但表現在經濟、文化、 科學各個方面, 也 反映在上海人的生活之中。上海菜並不成其幫派,卻有集中了各派的好菜。一桌 菜中,可以有寧波的黃泥螺,也可以有廣東的魚翅羹、蠔油牛肉;有上海的三黃雞,也有南京的醃板鴨;有四川的鍋巴,也有香港的龍蝦;脆爆鱔與大黃蛇共舞, 油醬蟹與大青蟹齊爬…… 管他什麼幫,好燒就燒,要吃就吃,海納百川,精彩 紛呈。即使是引進各地名菜,也按照江浙人、上海人的口味加以改造。

  

    前幾年,川菜、粵 菜,成為一種時髦。但川菜辣的居多,不適合上海人的口味。粵菜以生猛海鮮、蛇蟲野味為主,價格太高,除了單位的公吃和豪富的擺 闊,普通人消費不起。所以粵菜時髦過半年以後,現在已漸漸"退熱",本幫菜、 家常菜又"回潮 了,加上現在超級市場上各種袋裝新鮮食品和作料齊全,十分 方便。三五朋友在家小酌,又省事,又便宜,又實惠,又隨意,實在是一種"小 樂惠"。上海人的口福就是好。

 

參考資料

http://www.cnyes.com.tw/shhouse/index_13_4_2.asp

 



隨身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和 Hotmail,不限時地掌握資訊盡在指間— Windows Live for Mobile

沒有留言: